大佬都喜欢花笨功夫。
因为他们懂得,聪明人肯花笨功夫,天下无敌。
大佬也喜欢说实话。
因为他们清楚,诚实对待时间和世界,就是诚实对待自己。
在「绿色三星」这个词汇还没诞生的时候,中城联盟就在做绿色建筑;
做了绿色建筑还不够,一口气又做了绿色采购和绿色供应链,用 69 家企业的集体力量带动一个行业向着绿色环保发展。
在中城联盟企业家的眼里,只要是认定了,就会一直做下去,不论遭遇什么样的艰难困苦。
绿色建筑从 2005 年就在联盟内部实践,举办过无数场讨论会、参观、考察,直到现在,90% 的中城联盟成员企业都在执行绿色三星建筑标准,全国 50% 以上的绿色三星建筑为中城联盟成员企业建造。
小编翻开中城联盟 2013 年出版的《绿色建筑的探索与实践》,字里行间流动着中城联盟绿色建筑的前世今生,其中有像万科、万通这样的老牌标杆企业,也有像朗诗、锋尚、当代这样的中坚力量……
王石 VS 万科
王石
中城联盟第一任轮值主席、万科创始人、万科名誉主席王石和他亲创的万科,一直在倡导绿色建筑,从 2005 年开始推动住宅产业化,引领了整个房地产行业的绿色建筑实践和价值传播:
在很多场合,我都说过万科进入「绿色建筑」是一种偶然:我们并没有将绿色建筑作为我们的研究和探索方向。但是依据我们的价值观、产品观,在住宅建筑技术研究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的探索正好符合了行业、乃至国际社会对「绿色建筑」的需要。
无论是预制拼装、装修房,还是节能减排,我们都是主动开始做的。只是在 2009 年我去参加哥本哈根的气候变化大会的时候才发现,我们这些工作,和国际、和未来的趋势不谋而合。
如何理解绿色建筑?产业化做好了,自然就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节能环保,就是好的「绿色建筑」。我们在建设中会使用更少的木材、更少的水,产生更少的大气污染颗粒物;我们的装修房因为是预制生产的,比现场装配的产生的建筑垃圾更少,产生的室内空气污染也更少。在使用过程中,因为质量提高了,技术提升了,建筑本身的维护费用大大降低。这都是「绿色建筑」所能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在我们的能力提高了,在我们为股东带来更大价值的基础上实现的。对股东、对企业、对客户、对社会、对自然环境而言,都是多赢的选择。对于万科而言,我们不是因为赶时髦而开始谈论绿色建筑的,而是因为我们的价值观和理念确确实实走在了世界前列。
房地产行业的节能环保,并不仅仅是绿色建筑能够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全社会重新思考,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城市,甚至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作为房地产商,我们所盖的房子,其实是适应整个社会对未来10年、20年的生活的想象的。但这种想象并不明晰。因为我们也不清楚中国的「城镇化」将往哪个方向走。
当万科实现绿色产业化以后,甚至当整个中国房地产业都实现了绿色产业化以后,我们下一步要思考的问题是,房地产商到底如何能为整个节能环保做出贡献。
中城联盟的很多企业都是行业的领军企业,至少是区域性的领军企业。生存和发展都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高度分散和本地化的市场。实际上是大家都不再和对手竞争,而更多的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只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那么所有成员企业都能获益。
中城联盟在推动绿色建筑的过程中,确实起到很大的作用。至少在沟通信息、传递理念方面影响巨大。
这或许是中城联盟未来能够继续努力的方向之一:如何促使成员企业们意识到,要在品质、能力上追求卓越,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这方面,万科愿意继续与中城联盟保持良好的互动。
去年,王石卸任了万科的一切职务,他开始办论坛、开影展、游学、重新就职,领悟企业家的第三个人生阶段。
更重要的是,他的工作重心是环保,他把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留给了环保事业。这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家的真心话,用自己生命最宝贵的时间去支持绿色发展,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一直是。中城联盟第二任轮值主席、万通创始人冯仑被称为地产思想家,讲话喜欢举例,作文洋洋洒洒,常有他人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比如绿色贞操观:
冯仑 VS 万通
冯仑
冯仑说,一个好的企业就是一座好的庙,一个好的企业家就是一个好的大和尚。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家,应该有这样一个历史的共识:经常在历史中确定自己的位置,然后寻找未来的方向,留下过去的足迹。
冯仑又说,万通要「吃软饭」「戴绿帽」「挣硬钱」。要将绿色观变成贞操观。
冯仑深深地意识到了这点,他要万通「占领贞操的制高点」,所以也就有了万通企业纲领性的「绿贞操」之说。企业,不仅要有战略竞争力,还要有战略的道德竞争力:「十年之前可能企业的诚信是最重要的道德标准,但十年以后诚信或许不是太大问题,企业贷款必须准时还。而这时,绿色环保可能成为一个公司最大的道德标准。我们要着眼于未来的贞操,公司才能够跨越现在的是非。」
在偶像坍塌的时代,他们视从民营企业里野蛮生长出来的冯营(冯仑创新活动——风马牛集中营)为精神领袖。冯仑懂他们。冯仑曾调侃中国的民营企业的三个境界:小姐心态(服务至上)、寡妇待遇(没人疼,没人爱)、妇联追求(积极要求进步,承担环保责任,做企业公民)。
现在,冯仑专注的领域更为宽广,上天的卫星、落地的城市、风风火火的风马牛,即使这样,冯仑永远是绿色环保的忠实拥趸:中城联盟主责的绿色供应链面向社会,他第一批响应;任小米一开放众筹,他二话不说就去站台。没有什么,比懂得坚持更令人感动。
绿色三剑客:锋尚、当代、朗诗
在王石和冯仑身上,常常让人感受到精神领袖的力量,这种力量是远超任何实体的,对绿色未来发自内心的期盼和信任。
2010 年,中城联盟吸纳了被王石称为「绿色三剑客」的锋尚、当代和朗诗入盟,开始系统地发展绿色建筑,真正地让绿色建筑在中城联盟内部「全面开花」。
在北京锋尚推出四年后,张在东又用一个大手笔——2006 年推出的中国第一个、世界第五个「零能耗」住宅项目——南京锋尚再度引爆行业关注。2009 年 7 月,南京锋尚国际公寓更以先进的节能环保创新技术而捧得「联合国人居奖(中国)最佳范例奖」。
张在东
2000 年初,中国颁布了一系列关于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
张雷是学法律的,他敏感地意识到,在中国历史上,旗帜鲜明地用法律文件强调节能减排,这还是第一次,而这无疑是国家释放出来的一个重要信号。「所以,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并积极推动中国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的发展——当然,在那个时候不叫绿色建筑,还是比较模糊地统称节能减排,或者叫节能建筑。」
但是真正下定决心做,已经是 2001 年下半年的事情。「我们就是从那时候起,和天棚辐射、恒温恒湿、体形系数、LOW-E 玻璃(即低辐射镀膜玻璃)这些专业术语结缘,以至到今天成为我们公司每一个员工呼吸间必然讨论的话题。」
张雷
2002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田明在北京考察时,接触到了绿色科技住宅,这种住宅不仅恒温恒湿、居住环境舒适,且能耗低。这样的住宅一下子击中了田明。
「我们只做绿色建筑。」这是朗诗集团董事长田明的理想,也是朗诗集团一直以来的坚持。
「人类的发展要可持续,对社会对环境要友好,不能单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来损害环境,赚昧心钱,那样总有一天良心上会过不去。进取,是我们的精神面貌,我们无论是做绿色建筑,还是公益事业,都会一直坚持。」
与此同时,他也常常思考各行业的未来,「每每看到那些匆匆赶工出来的住宅,我就想,这些房子是否安全、舒适、环保、人性化?是不是对于形式上的美过于关注,对于住宅的内涵品质关注太少?」田明说,「房地产已经红红火火发展了二十多年,粗放式的规模扩张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业必须进行绿色转型,必须走上节约化、低碳化的绿色发展道路。」
田明
如今,朗诗对绿色的追求深入骨髓,在 2018 年初,甚至连集团的名字都改成了绿色。朗 绿 科技 也在 2015 年独立出来,接受市场化发展,让绿色建筑科技更贴近大众生活,走进公众视野。
无论是出于本心还是本能,中城联盟的企业家们前瞻性地看到了房地产行业的未来与绿色建筑息息相关,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大地上处处开花。
2018 年 7 月 6 日(星期五)
时隔 2031 天
深植绿色基因的中城联盟
搭档最懂绿色建筑朗绿科技
中城联盟绿色建筑公开课强势回归
田明
中城联盟轮值主席、朗诗绿色集团董事长
任孟冲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
张旭
同济大学教授、暖通空调研究所所长
陈鸿
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Johannes Kreissig
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DGNB))CEO
陈栋梁
朗绿科技董事、总裁
用一场 8 小时公开课
立体描绘绿色建筑的前世今生
光速占座,敬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