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方太 » 北京 » 顺义区 » 正文

剥离了张国荣的元素,今天有几人会喜欢《阿飞正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25  浏览次数:55
核心提示:  文/李金甫      王家卫的《阿飞正传》重映了,上映首日,一百多万票房进账,已经算是不错了。不
  文/李金甫      王家卫的《阿飞正传》重映了,上映首日,一百多万票房进账,已经算是不错了。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冲着电影本身去看的,还有多少是为张国荣而看的。总之,这部电影因为张国荣的死去而有了墓碑甚至墓志铭的效果。      对那些张国荣的信徒来说,看《阿飞正传》更有给张国荣扫墓的感觉。《阿飞正传》中的整体气质简直是为张国荣量身打造的:隐喻、阴雨,时而嘈杂,时而混乱;没有信仰,没有期盼,无力的爱与无所谓的恨,拧巴的精神与拧巴的生活。      王家卫的《阿飞正传》是极为典型的90年代电影,它生于90年代,也死在了90年代。很多人都认为,当年看《阿飞正传》根本就看不懂,不知道王家卫在讲什么。王家卫使用的是后现代的艺术,他不是在构建故事,而是在解构故事。      在王家卫的努力下,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被肢解得支离破碎的片段。王家卫是在后殖民时代香港话语解体的过程中,试图通过记忆的“胶水”,把这些支离破碎的片段编织起来,组成一个网状的故事链,让有同理感的人,从中找到自己的情感落点。      很难用某种类型去定义王家卫的电影,他的电影混杂着各种类型与手法,最终形成了王家卫式的电影。可以称之为状态电影,也可以称之为后现代电影。总之,这是极为个体化、个性化,同时又杂糅了商业元素的电影。      王家卫对香港类型电影的仿制与改装,其创作呈现出类型混杂的一般局面。它使经典的香港电影类型面临消解和重构的命运,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香港类型电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义。所以说,王家卫有明显的“时代性”。      脱离了他的90年代,王家卫讲故事的能力极为退化。很多人反映,《一代宗师》是王家卫的转型之作。然而,《一代宗师》所探讨的命题,根本就没有脱离王家卫的作品主线,只不过在剪辑包装的时候,王家卫加入了更多商业化的元素,使电影多卖点钱而已。如果看过三小时导演版的《一代宗师》,很多观众会极为崩溃地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王家卫。      《阿飞正传》离开了它赖以存在的90年代,无论艺术性与观赏性都大打折扣。同时,离开了张国荣,《阿飞正传》更会失去存在感与震撼效果,也不会被人如此多情地怀念。   
 
 
[ 方太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方太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