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超级央行周”如火如荼,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陆续在议息会议上传达出收紧流动性的信号。美联储如期加息25个基点,并透露年内可能加息四次的鹰派信号。欧洲央行表示将在年底结束QE。日本央行则在议息会议前削减3至5年期国债购买规模。
不少投资者担忧流动性充裕的市场是否已经成为过去,全球紧缩浪潮是否将要来临。不过,美银美林在最新的研报中表示,从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宽松)到QT(Quantitative Tightening,量化紧缩)的道路才刚刚开始,我们还处在中间阶段,并正缓慢向QT移动。
QE以低利率、窄利差、低波动性为特征,是在利率为零时通过购买债券向市场投放流动性,本质是开启印钞机;而QT则全然相反,以高利率、宽利差、高波动性为特征,是向市场出售债券以回收资金,实质是银根紧缩。
美银认为,虽然我们已经见识了更高的利率、走阔的信贷利差、以及更强的波动性,但是距离全面的QT还有好几年的距离,因为以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为代表的主要经济体央行仍在通过购债和负利率等一揽子宽松措施,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
美银美林分析师Hans Mikkelsen在报告中表示:
QT本身非常罕见,特别是当海外QE和负利率还在继续的情况下,我们从未进入过QT环境。鉴于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明显还未能实现接近2%的通胀目标,从QE到QT的道路可能将非常漫长,必定需要多年时间。
上周,欧洲央行明确表示将在今年底前结束QE,但“将现有利率水平至少维持至2019年夏天”、且“未讨论具体何时开始加息”的表态,让市场普遍解读为是偏鸽信号,这也意味着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持续。
与此同时,孤独的日本央行还在独自坚守着宽松道路。上周,日本央行虽然在利率决议前一日宣布缩减3至5年期限日本国债购买规模300亿日元,但利率决议仍维持货币政策不变,且行长黑田东彦在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将继续实施大规模货币宽松措施,不认为目前需要重新考虑货币政策,没有必要对货币政策进行新一轮整体评估。
华尔街见闻在主编精选《当紧缩赶不上通胀 你是不是该担心泡沫快破了?》中也曾提到,在同步上调通胀预期之际,美联储和欧央行并没有大幅加快货币政策紧缩的步伐。一边是通胀加速抬头,一边是紧缩进程亦步亦趋,长此以往,可能会造成欧美实际利率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