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方太 » 四川 » 成都 » 新津 » 正文

较真 | 别指望电子烟能帮你戒烟,“安全”“健康”都是噱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20  浏览次数:68
核心提示:  听说吸烟有好处?这是真的吗?来问较真吧!关注微信公众号“全民较真”,点击底部栏“查真假”,输入关键词,一秒知答案!
  听说吸烟有好处?这是真的吗?来问较真吧!关注微信公众号“全民较真”,点击底部栏“查真假”,输入关键词,一秒知答案!   较真要点(赶时间?只看要点就够了!)   1、电子烟依然含有尼古丁,会让人产生依赖性,对人体心血管系统有直接影响。电子烟产生香味的化学物质也被证明有细胞毒性。一些消费者认为吸电子烟比吸香烟更安全,并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   2、电子烟的二手烟与使用者呼出的气体有关,其中含有尼古丁、细颗粒污染物PM2.5及其他有害物质,虽然浓度远低于传统卷烟的二手烟,但并不能低估它的危害。   3、目前还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电子烟可作为主要的戒烟辅助手段,临床戒烟指南并未将其纳入戒烟辅助产品,临床医生也不会建议吸烟的患者使用电子烟来戒烟。   4、电子烟厂商向大众标榜的“安全”“健康”没有充足的科学依据,其实是在误导消费者。大多数国家都严格限制电子烟的广告宣传与销售,甚至禁止电子烟的销售。国际权威组织也对电子烟持审慎态度。   查证者:梁立荣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烟草依赖治疗研究室主任   最早进入市场的电子烟是由中国人发明的,至2007年已遍布全球。目前市场上有上百种品牌的电子烟。电子烟的使用量也一直在稳步增长,2010年至2013年期间,美国成年人的使用量从1.8%增加到13.5%[1],现在估计能达到21.4%[2]。   电子烟在年轻人中,特别是青少年中的日渐流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3]。我国目前缺乏全国代表性的电子烟使用情况的调查数据,一项对2024例12-18岁的青少年的调查表明,90%以上青少年知晓电子烟,超过1/4者曾使用过电子烟 [4]。   电子烟日益受欢迎,与电子烟的生产厂家向大众宣传“吸电子烟更健康、更安全,可戒烟”有关,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一、电子烟比传统香烟更安全?   电子烟到底安不安全,需要先从它的成份有无危害说起。   电子烟的液体和气溶胶主要成分包含尼古丁、调味剂、水、甘油、羰基化合物、丙二醇、重金属及芳烃类等。多数电子烟尼古丁的含量,生产厂商标注为24 mg/mL, 18 mg/mL, 12 mg/mL或6 mg/mL,为高、中和低浓度,有的尼古丁含量甚至高达36 mg/mL。但是,一些电子烟实际的尼古丁含量与其标注的不符,往往高于标注的含量。尼古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其具有高度成瘾性[5],可导致人体对吸烟产生依赖,这也是烟难以戒掉的主要原因。   此外,尼古丁还对我们人体的心血管系统有直接的影响,吸入后可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冠脉和全身其他部位的血管收缩,以及血管内皮受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增加心梗和脑卒中的发病风险等。目前有关尼古丁大量摄入后对人体的急性毒害作用越来越受关注。研究显示,此种情况可导致人体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苍白、心动过速、出汗、腹痛、腹泻、昏睡、抽搐,甚至死亡。   由于装电子烟液的装置(俗称“烟弹”)小巧精致,儿童会有误吞入的风险。对于儿童,只要摄入几毫升尼古丁亦可致死,而电子烟液中的尼古丁含量足以让儿童致命[6,7]。因此,成人使用电子烟要警惕儿童误食“烟弹”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毒理学的研究表明,电子烟有细胞毒性,可损害人类和小鼠成纤维细胞,人类胚胎干细胞,老鼠神经干细胞等。这种细胞毒性不是烟液中的尼古丁所致,而是其产生香味的化学物质的作用[8-10]。   此外,多数电子烟还含有高浓度的刺激性气体如丙二醇和重金属如镍、镉和铜等。与传统卷烟相比,虽然电子烟中这些成分含量较低,但目前尚无长期使用电子烟后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数据。并且,电子烟中还含有一些其商品标签并未注明的未知物质成分,其对健康的影响也待进一步研究。   因此,虽然电子烟并不像传统卷烟可燃烧产生烟雾,被一些消费者认为吸电子烟比吸香烟更安全,其实是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的。   二、电子烟对健康的影响有多大?   与传统卷烟相比,虽然电子烟中对人体健康明确有害的物质如丙烯醛、二甘醇、丙二醇和镉等含量明显低于传统卷烟[11],相对来说健康危害也小于传统卷烟[12] ,但这些有害物质的浓度水平仍高于国际公认的对健康无影响的界值水平。   此外,由于电子烟中含有成瘾性物质尼古丁,因此使用电子烟会使一些不吸烟者因使用电子烟转为对传统卷烟依赖,不易戒烟。所以,从人群的角度,电子烟的广泛使用会增加传统卷烟的吸烟率、影响戒烟率,从而增加烟草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因此专家呼吁,必须警惕电子烟广泛使用后对人群健康的影响[13-14]。   三、电子烟会产生二手烟吗?   二手烟是香烟自身燃烧(侧流烟雾)和吸烟者呼出烟雾(主流烟雾)的组合,大部分二手烟是传统香烟燃烧后产生的侧流烟雾。电子烟因为不产生侧流烟气溶胶,所以它的二手烟只与电子烟使用者呼出的气体有关。研究显示,被动吸入电子烟使用者呼出的物质含有尼古丁、细颗粒污染物PM2.5及其他有害物质,虽然这些物质成分的浓度远低于传统卷烟的二手烟吸入浓度,但其对人体健康有无影响及影响的程度尚不清楚,仍有待深入研究[13]。   四、电子烟可以帮助戒烟吗?   几项小样本的研究显示电子烟有戒烟效果,如增加戒烟意愿,减少普通卷烟的日吸入量,但多项研究并未发现电子烟有助于戒烟[15-18],并且戒烟成功与使用电子烟无关[19],甚至使用过电子烟的吸烟者更不易戒烟[20,21]。这主要是由于电子烟中含有的尼古丁会增加尼古丁依赖而难以戒烟[22]。   因此,目前还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电子烟可作为主要的戒烟辅助手段,临床戒烟指南并未将其纳入戒烟辅助产品,临床医生亦不会建议吸烟的患者使用电子烟来戒烟。   有人会提出质疑,说怎么有一种含有尼古丁的药物可以用来戒烟,而含有尼古丁的电子烟不能戒烟?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公认的有明确戒烟效果的三大类药物,其中一种为尼古丁替代疗法,这种方法的确是使用含有尼古丁的制剂来辅助戒烟,如尼古丁贴片、尼古丁口香糖等,但是此种药用的制剂,其尼古丁的含量及其在人体吸收、释放、代谢清除的情况都经过了严格的标准化测试,使用后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及戒烟效果同样也经过了大量的研究被证实是安全而有效的,才被批准上市应用。而电子烟则不同,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没有被充分的测试和评估,是否安全都是不确定的,谈其戒烟效果为时尚早。   所以,电子烟厂商向大众标榜的使用电子烟“安全”“健康”,是没有充足的科学依据的,其实是在误导消费者。因此,目前大多数国家都严格限制电子烟的广告宣传与销售,甚至禁止电子烟的销售。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及多数国际权威学术组织也对电子烟持审慎的态度,普遍认为:不能低估电子烟中尼古丁的成瘾性;其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和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尚不充分,因此在获得更多相关研究证据之前,应限制或禁止电子烟的销售[13-14]。   参考文献:   1.McMillen RC, Gottlieb MA, Whitmore Shaefer RM, Winickoff JP, Klein, JD McMillen. Trends in electronic cigarette use among U.S. adults: use is increasing in both smokers and nonsmokers. Nicotine & Tobacco Research 2015;17:1195-1202.   2.Pericot-Valverde I, Gaalema DE, Priest JS, Higgins ST. E-cigarette awareness, perceived harmfulness, and ever use among U.S. adults. Preventive Medicine 2017;104:92-9.   3.Lippert AM.Temporal Changes in the Correlates of U.S. Adolescent Electronic Cigarette Use and Utilization in Tobacco Cessation, 2011 to 2013. Health Educ Behav. 2017;44:254-261.   4.Wang X, Zhang X, Xu X, Gao Y.Electronic cigarette use and smoking cessation behavior among adolescents in China. Addict Behav. 2018;82:129-134.   5.Nutt D, King LA, Saulsbury W, Blakemore C. Development of rational scale to assess the harm of drugs of potential misuse. Lancet. 2007;369:1047-1053   6.Etter JF, Zather E, Svensson S. Analysis of refill liquids for electronic cigarettes. Addiction. 2013;108:1671–1679.   7.Cameron JM, Howell DN, White JR, Andrenyak DM, Layton ME, Roll JM. Variable and potentially fatal amounts of nicotine in e-cigarette nicotine solutions. Tob Control. 2014;23:77–78.   8.Bahl V, Lin S, Xu N, Davis B, Wang YH, Talbot P. Comparison of electronic cigarette refill fluid cytotoxicity using embryonic and adult models. Reprod Toxicol. 2012;34:529–537.   9.Farsalinos KE, Romagna G, Tsiapras D, Kyrzopoulos S, Spyrou A, Voudris V. Impact of flavour variability>  10.Romagna G, Allifranchini E, Bocchietto E, Todeschi S, Esposito M, Farsalinos KE. Cytotoxicity evaluation of electronic cigarette vapor extract>  11.A Comparative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Electronic Cigarettes and Conventional Cigarettes.Chen J, Bullen C, Dirks K.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7;14. pii: E382.   12.Benowitz NL. Emerging nicotine delivery products.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health. Ann Am Thorac Soc 2014;11:231–235.   13.Bhatnagar A, Whitsel LP, Ribisl KM, Bullen C, Chaloupka F, Piano MR, Robertson RM, McAuley T, Goff D, Benowitz N; 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 Advocacy Coordinating Committee, Council>  14.Schraufnagel DE, Blasi F, Drummond MB, Lam DC, Latif E, Rosen MJ, Sansores R, Van Zyl-Smit R; Forum of InternationalRespiratory Societies. Electronic cigarettes. A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forum of international respiratory societies.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4 Sep 15;190(6):611-8.   15.Grana RA, Popova L, Ling PM.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electronic cigarette use and smoking cessation. JAMA Intern Med 2014;174: 812–813.   16.Chapman S. Should electronic cigarettes be as freely available as tobacco cigarettes? No. BMJ 2013;346:f3840.   17.Borderud SP, Li Y, Burkhalter JE, Sheffer CE, Ostroff JS. Electronic cigarette use among patients with cancer: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cigaretteusers and their smoking cessation outcomes. Cancer. 2014;120:3527-3535.   18.McQueen N, Partington EJ, Harrington KF, Rosenthal EL, Carroll WR, Schmalbach CE. Smoking Cessation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Use among Head and Neck Cancer Patients.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6;154(1):73-79.   19.Popova L, Ling PM. Alternative tobacco product use and smoking cessation: a national study. Am J Public Health 2013;103: 923–930.   20.Adkison SE, O’Connor RJ, Bansal-Travers M, Hyland A, Borland R, Yong HH, Cummings KM, McNeill A, Thrasher JF, Hammond D, et al. Electronic nicotine delivery systems: international tobacco control four-country survey. Am J Prev Med 2013;44:207–215.   21.Huang LL, Kowitt SD, Sutfin EL, Patel T, Ranney LM, Goldstein AO.Electronic Cigarette Use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igarette Use And Smoking Cessation, NorthCarolina Youth Tobacco Surveys, 2011 and 2013. Prev Chronic Dis. 2016;13:E103.   22.McMillen R, Maduka, J., Winickoff, J. Use of emerging tobacco products in the United States. J Environ Public Health 2012; 2012:989474.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较真平台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查真假,用较真!保存下方图片,在微信里识别关注,免费领查真假神器!微信环境下,可长按直接识别。
 
 
[ 方太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方太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