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方太 » 安徽 » 宣城 » 正文

去年我国对外基建业务规模再扩大 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份额过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29  浏览次数:56
核心提示: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老盈盈 实习记者 王若君 6月28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老盈盈 实习记者 王若君 6月28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在“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公布了2017年我国对外基建投资的最新数据: 全球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同比增长8.7%、5.8%,分别达2653亿美元、1686亿美元,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占比均过半。   对外基建投资向沿线国家集中   “从市场分布来看,基建业务正加速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集中。”房秋晨指出。2017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新签合同额达到了1443亿美元,占同期新签合同额的54.4%,完成营业额855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0.7%,均超过了中国企业在全球企业市场份额的一半。   据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发布的《2018年“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报告》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各国基建市场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同时,房秋晨指出,当下,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还面临诸多风险,比如国际基建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加,石油、钢铁仍处于低位。许多国家财政紧张,基础建设资金匮乏,部分国家金融市场波动,地缘政治风险、国家主权风险、安全风险、经济风险、贸易和投资保护、单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等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给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带来重大的挑战。   “一带一路”沿线基建将走向何方?   房秋晨认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互联互通”仍将是各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建设将保持旺盛的需求,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也为房地产市政等民生工程提供长期发展机遇。能源和电力是各国优先发展的领域,特别是电力网络、清洁能源将成为重点投资方向。   以电力为例,据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建平介绍,“一带一路”沿线的65个国家(包括中国)目前装机总量是10亿千瓦,人均装机是0.3千瓦,而中国的人均装机是1.3千瓦。用电量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平均每人每年的用电量是1600千瓦时,而中国平均每人每年的用电量达4500千瓦时。   据汪建平预测,到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电力增长的空间大概是4.2亿千瓦,需要的投资1.2万亿美元。   此外,业务模式方面,房秋晨认为,参与项目投融资、建研一体化、跨界合作将成为沿线基建业务新引擎、新常态。越来越多政府和国外业主希望承包方具备综合竞争优势,包括有效整合利用政策性、商业性和开发性资金,由承建者向开发商转变,能提供项目全产业链综合服务方案,包括规划、设计、咨询、运营、维护、管理等等。由单一项目建设者转向综合经济开发,从而拉动当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香港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走出去’的生态,香港特区政府也一直大力推动香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担当‘超级联系人’的角色。未来,内地和香港的企业应该去深度合作。”房秋晨说,香港企业在语言、法律、会计、标准、投融资、管理咨询、服务业等方面有非常强的优势,而内地企业在资金、施工技术、项目管理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一些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享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在基建领域有着较强的竞争力和潜在的合作需求,因此两地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建合作潜力巨大。
 
 
[ 方太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方太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