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A股,一个字,惨!
上证综指崩跌近4%,盘中击破2900点,创近两年新低,创业板更是狂泻近6%,创2015年1月以来新低。据@股社区,A股最新的中位数已超过-9.7%,也就是说今天一半的股票不是跌停,就是在跌停线边上。
整个市场是这样的。
要不是快收盘时,蓝筹股挺了一把,这沪指直接砸到了5%,创业板冲着暴跌7%去的啊!再直观感受一下,这血淋淋、长长的阴线。
两市仅123只个股上涨,盘中跌停板数量一度达到1600家,最终收盘有近1000只个股跌停,超过1500只个股跌幅逾9%。
据@股社区,A股最新的中位数已超过-9.7%,也就是说今天一半的股票不是跌停,就是在跌停线边上。
从整个盘面看,恐慌情绪蔓延,最终,沪指收百点长阴破2900点,创逾四个月最大单日跌幅。两市成交量显著放量,感受一下大家的夺命狂奔。
瞬间,段子手满天飞...
盘面上,两市行业板块全线暴跌。通信板块表现垫底。
中兴通讯已经连续第4日跌停,周二封单超400万手,中兴H股开盘后跌幅扩大至24%,至2016年7月以来新低。截至收盘,中信通讯港股收跌近25%。
受小米CDR推迟消息影响,小米概念股开盘大跌,普路通、奥士康、安洁科技、京泉华、宇环数控集体跌停。
周二早些时候,小米宣布推迟CDR发行申请。公司通过官方微博称,决定先在香港上市之后,再择机通过发行CDR的方式在境内上市;将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起申请,推迟召开发审委会议审核公司的CDR发行申请。
证监会迅速作出回应,称会尊重小米集团的选择,决定取消第十七届发审委2018年第88次发审委会议对该公司发行申报文件的审核。
盘面,仅银行、证券、医药、食品板块跌幅相对较少。
板块跌幅榜
今天,整个全球市场几乎都是一片哀鸣,这其中,当属A股跌得最凶。
在历史上来看,今天也是可圈可点,再度刷新了两年来百股跌停的日子里,最大单日跌幅记录。
(百股跌停历史盘点)
消息面上,除了中兴通讯和小米CDR推迟两大利空外,美国再次掀起贸易战被部分机构解读为今日大跌的罪魁祸首。
据新华社报道,6月19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白宫6月18日声明发表谈话。发言人说,美方在推出500亿美元征税清单之后,又变本加厉,威胁将制定2000亿美元征税清单。这种极限施压和讹诈的做法,背离双方多次磋商共识,也令国际社会十分失望。如果美方失去理性、出台清单,中方将不得不采取数量型和质量型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做出强有力反制。
此外,今年以来,股权质押成为悬在不少上市公司股东头上的利剑。
根据第一财经统计A股仅有2.8%的上市公司没有进行股权质押。今年上半年股价持续下探,结合choice金融终端,有404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票质押触及平仓线,市值达3289亿元。
有观点认为,过度的股权质押,如处理不当,将引发公司控制权变更和股价动荡,甚至是可能引发市场风险的“黑天鹅”。
2018年以来,沪指从最高时的3587点回落到近日的3000点附近,上市公司股东进行股权质押融资的消息屡有传出,近日更有多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部分质押股票被公告存在平仓风险,对投资者市场信心造成冲击。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发现,截至6月14日,424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比例超过90%,其中99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质押比例为100%。6月以来,麦趣尔、步森股份等多家公司发布了控股股东部分质押股份触及平仓线,股票停牌的公告。
国金策略认为,A股几乎“无股不押”,股票质押总体规模达5.95万亿(占A股总市值的9.9%),其中以券商为主体的场内质押业占比达51.78%近期市场波动加大,个股股票质押风险值得警惕。
广州万隆称,指数当前加速下探的势头如果再不得到有效遏制,大股东质押爆仓将会如多米诺骨牌效应那般,迅速蔓延并一发不可收拾,甚至会波及银行等金融机构,酿成系统性风险。
A股3000点破,投资者该何去何从?
文:李隽 第一财经
A股的熊市从来都是比较长,从2015年6月到现在,已经持续了三年多;尽管历史上A股熊市很少持续超过四年,而从现在的市场悲观情绪来看,尽管短期或有“政策底”出现,但所谓最黑暗时刻的“市场底”却还没有来临。
6月19日,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继续发酵,内部去杠杆的政策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使得上证指数开盘就跌破3000点,并进一步加速下滑,中午收盘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下跌幅度分别逼近3%和4%;尽管估值已经达到历史最低点,但投资者依然无所适从,“走还是留”成为了很艰难的选择。
回看过去的历史,6月以来外部环境不稳定因素持续发酵,加上内部监管层去杠杆坚决,这也使得投资者仍然无所适从,直到6月中旬以来市场风险全面爆发,引发A股市场出现巨大震荡。
这一切让人想起2008年9月,外部来看美国次债危机逐步发酵,当时美国各方正在为是否要拯救雷曼兄弟展开激烈博弈,最终在9月15日选择不救雷曼兄弟;而从内部环境来看,经历过多次2007年开始加息后,实体经济出现了放缓,房地产也明显下滑。
上次危机中股市面临崩盘,最终让监管层在2007年9月16日开始,连出利好救市,央行也推出了降息降准政策,大股东增持大量银行股等,引发持续一周时间的反弹,不过市场底部最终在十月底才出现,外盘甚至要到2009年3月才出现,在美国连番量化宽松,以及中国“四万亿”的政策下,股市和经济才真正走出底部。
时隔十年之后,中国的中兴通讯(000063.SZ)连续四个跌停,加上其他双方博弈的巨大不稳定因素,引发A股市场巨大震荡,尤其是智能手机产业链相关企业出现大跌。
而除了外部环境影响以外,A股场内股权质押股票被连环引爆,使得中小盘股的下跌幅度比蓝筹股更大一些,就算是业绩稳定增长,基本面没有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股票也不例外。一度融资270多亿元的次新股工业富联(601138.SH)逼近跌停,也让市场恐慌情绪进一步蔓延。
当前,从正面的情况来看,监管层的动作都表明,已经有呵护市场的想法。无论是大型新股“抽血”效应放缓,还是央行的逆回购动作,都可能让市场短期内有喘息。
6月19日上午,中国央行进行公开市场7天、14天和28天逆回购,中标利率分别为2.55%、2.70%和2.85%,均与此前持平;进行2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均为一年期,利率持平3.3%,净投放2500亿。各界认为,此举并非政策宽松转向或是QE,而意在弥补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缺口。
此外,5月份开始,招商银行、中国平安、格力电器、三安光电等蓝筹股公司的管理层或者大股东都出现了增持动作,当前交易股价也很接近增持价格,汇丰控股也继续回购自身股份,这也表明蓝筹企业管理层对当前蓝筹股价值的认同。
短期来看,如果类似2008年9月中管理层下决心救市,那么“政策底”可能很快出现,投资者无需过分担心,盲目杀跌并无必要;中长期来看,考虑到“市场底”大概率低于“政策底”,目前市场距离真正最终的底部还有一段距离,市场底能否在第三季度出现,也要看内部政策和外部环境的具体变化。
历史没有简单的重复,当前投资者理应谨慎面对,进入下半年随着悲观情绪逐步走向稳定,或许“捡便宜”的机会又会来临。
编辑:不二 来源:一财网等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