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缺了4个多月后,交通银行或将迎来新任行长。
6月11日,《国际金融报》记者从可靠消息人士处获悉,原中国银行副行长任德奇将履新交行行长,正式公告将于近日发布。
接班人“空降”交行
去年8月,交行原董事长牛锡明因病需休养治疗,由交行行长彭纯代为履行职责。今年2月,彭纯接任党委书记,且出任交行董事长得到原银监会批复。随后,交行行长一职空缺至今,直到此次任德奇接任。
随着任德奇的到位,交行高管团队“董事长+一正四副”架构基本成型。其中董事长为彭纯,行长为任德奇,四位副行长分别是侯唯栋、沈如军、吴伟以及上个月末刚被任命的郭莽。其中,郭莽为交行北京分行行长兼北京管理部(集团客户部)总裁、公司业务总监提任。
从公开资料来看,新任行长任德奇较为低调。在建行、中行任职期间,除业绩发布会外,任德奇极少接受媒体采访,或出席媒体大型活动。
从公开履历来看,其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但和前行长(现任董事长)彭纯不一样的是,任德奇此前从未有过任何交行的任职经历。
公开信息显示,任德奇出生于1963年。1980年,任德奇考入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并于1985年至1988年间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最终获工学硕士学位。具有高级经济师职称。
2003年8月至2013年10月间,任德奇先后担任中国建设银行信贷审批部副总经理、 风险监控部总经理、授信管理部总经理及湖北省分行行长。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任德奇担任中国建设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
在建行工作十余年后,直至2014年,任德奇转而加入中国银行,升任为中行副行长,分管重要的投资管理、金融市场,以及个人金融业务等。
2015年10月,任德奇开始兼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并且于次年先后兼任上海人民币交易业务总部总裁、中国银行执行董事。
2017年8月,任德奇就任中银信用卡公司董事长。而根据中银香港2017年年报,任德奇还是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及中银香港战略及预算委员会主席和风险委员会委员。
▲ 来源:中银香港2017年报
从上述资料来看,此次任德奇可称得上是“空降”。
或为深化改革
为何放弃从行内直接选拔,而从其他银行挑选“一把手”?
对此,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情况下,让管理者作出这种选择的影响因素较多。
“如内部是否有合适的人选。大银行可能会考虑行业整体的人员安排,而有时候一些特殊的改革安排也需要有特别的人选去运作。但具体选择还是要看具体的情况,很难说有什么讲究。”上述银行人士说。
回溯交行历史,上一位“空降”交行出任行长一职的,正是交行前任董事长牛锡明。与任德奇相同的是,在2009年底担任交行行长前,牛锡明也并没有在交行的工作经历,其此前职业生涯的23年都是在工行度过的。
彼时,人民网曾有报道指出,在国有大行改革的关键时刻,从其他银行“空降”过去的高管,往往体现出一定的战略意图。如2008年,在农行股改前夕,曾操刀过工行股改的原工行董事会秘书潘功胜调任农行,担任农行副行长,直接操刀了农行的股改工作。这使得农行的股改方案吸收了工行股改的不少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11年,交行启动“二次改革”。交行在2012年年报中称,“二次改革”是一场着眼于管理创新、重塑交行较大规模与灵活机制双重优势、推动交行转型发展的内生改革,重点从体制优化转向机制创新。
2013年5月,牛锡明接替转任国开行董事长的胡怀邦,由行长升任董事长,交行正式迎来牛锡明掌舵的时代。
2013年8月,彭纯回到交行,与牛锡明形成“明纯组合”。这位自1994年至2010年在交行工作了16年的“老交行人”,身上被打着“改革派”、“少壮派”的标签,并在此后4年中,与牛锡明搭班,对交行进行进一步改革。
据了解,在“明纯组合”搭班的4年时间里,交行成为国有五大行中的深改试点,“深改”也成为近年交行经营的关键词之一。2015年6月,交行深化改革方案获国务院批准同意,批准的深化改革方案共有12条措施,包括改善股权结构、引入民营资本,建立管理层和员工持股机制,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深化内部经营机制和薪酬制度改革等。
在2017年8月召开的交行中期业绩交流会上,交行高管介绍说,在深改方案中,大概有30%的项目基本完成、50%的项目进入实施阶段、20%的项目在根据外部条件逐步推进。
而在2017年的年报中,交行方面表示:“2018年,我们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有效客户、增核心负债、增转型收入,降风险成本、降资本占用、降营运成本’为经营管理的重点方向,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交行改革发展,朝着一流公众持股银行的目标继续大步迈进。”
如今任德奇上任,将与彭纯组成“纯奇组合”,那么,具有改革基因的交行又将走上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且行且看。
记者 陈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