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方太 » 湖南 » 永州 » 正文

房企发债不“任性”,楼市迎来新拐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01  浏览次数:54
核心提示: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房企发债,近日迎来“中止”潮。在楼市“限购限贷限卖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房企发债,近日迎来“中止”潮。在楼市“限购限贷限卖限离”的高压态势下,约束和遏制房企资金流,成为监管层的另一抓手。    据5月31日澎湃新闻网报道,最近两周时间,五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中止公司债的发行。上交所信息显示,5月30日,房地产企业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遭到“中止”,这笔债券拟发行额度为31亿。而在5月28日,碧桂园拟发行的一笔200亿额度的小公募债,状态也显示为“中止”。5月29日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2018年住房租赁专项公司债券遭遇“中止”,这笔债券发行额度为60亿。5月25日,另一家房企花样年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拟发行的50亿住房租赁50亿私募债,也显示为“中止”。    房企发债,或能改善供给,但带来市场的更多是“负能量”。    几个周期的楼市调控积累的高杠杆,在本轮周期形成了更强压力。而在本轮调控之前的“去库存”又导致从一线城市、二线热点城市、三四线城市相互传导而致的增量杠杆。降杠杆成为抑制楼市虚火旺盛的当务之急。抑制流向楼市的资金--成为监管层的关切。2016年10月,上证所发布《关于试行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公司债券分类监管的函》,对房企申报公司债预设了许多严苛的条件。这一政策是让符合条件的“好”和“大”的知名房企才有条件申请发债。但凡事皆有两面,好公司和大公司容易发债,在楼市铺的摊子也大,由此滋生的市场风险也大。因此,有些大公司主动“中止”发债,是监管政策的约束下的被动降杠杆,也是企业知难而退的主动降杠杆。降杠杆不是简单的政策口号,也不是虚妄的经济学名词,而是政策面的坚持,并且落实到市场主体的行动中。    高杠杆带来高负债。数据显示,2017年房地产企业共发行公司债85支,总规模940.8亿元,较2016年的7955.5亿元下降了近90%(88.17%)。虽然如此,2017年楼市负债率依然畸高,如136家上市房企平均负债率达到79.1%,房企负债率已经达到了13年来的一个峰值,为2005年以来的最高位。有市场分析认为,如果按照集中度占行业15%的11家大型房企总负债8万亿来算的话,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负债总额可能达到了50万亿,相当于去年GDP的60%。    由此可见,楼市降杠杆、降负债成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在楼市需求端各城各市执行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措施时,楼市供给侧的降杠杆、降负债的核心内容就是控制流行楼市的资金--尤其是借来的各路资金。    几个周期的沉浮,楼市调控似乎难以走出“宏调变空调”的怪圈。殊不知,楼市轮回的非理性,其实蕴含着政策面的无奈,因为无论怎么调控,中国楼市都不可以硬着陆。楼市不是市场供需两端主演的游戏,而是政府、银行、开放商、购房者形成的深度利益攸关的多边关系。宏调不能任性,只能通过逐步去疴的方式,化解系统性风险,实现各方利益的多赢。    本轮楼市调控看似并未摆脱以往的楼市周期--从去库存的“放”到因城施策的“改”再到从一线、二线传导至三四线城市的最严调控,但政策面给出了破解楼市沉疴顽疾的正解。归纳起来就是中央一再强调的“房住不炒”,给出的破解方案是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就此而言,本轮楼市调控是走出既往楼市周期的拐点,突破现有的楼市困境,就能建立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住房制度,实现“房住不炒”的目标。    房企积累的高杠杆和高负债要“双降”,因而不能放任房企再发债。除非,在风险可控和监管有序的情况下,相关房企能够为“房住不炒”的新住房制度提供可验证的有效供给。现实却是,虽然一二线城市的楼价在调控下不再任性,但是三四线热点城市房价纷纷步入“万元+”时代。伴随着各大城市的“抢人大战”,楼市也趁势搭车进行着最后的狂欢。近日,二线省会城市西安出现“一房难求”,房价“温吞”多年的长沙楼市库存告急。天津“抢人”的后发优势也在推升当地房价,有些城市甚至出现购房摇号的方式。    另据《中国百城住宅库存报告》显示,4月份中国百城住宅库存已经出现连续33个月同比下跌的现象,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周期为近9年较低。    一方面是众城库存告急,一方面是近90%的高拥房率,更多的人在抱怨房价高企和安居梦想南圆。看似市场悖论,内中逻辑却是:众城库存告急并非真的是“广厦千万间,圆梦亿万人”,而是充满投机泡沫。这也意味着,房企的资本属性与政策面和消费端的安居愿景是不合辙的。    除了继续严控,就是约束涌向楼市的资金流。通过强监管以及调控政策的引导,让房企不能也不敢任性发债就是有效举措。    楼市从乱到治,需要多手段共用。房企不“任性”发债(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彰显这样的事实:房企“任性”变理性,楼市迎来新拐点,“房住不炒”不是梦。
 
 
[ 方太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方太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