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方太 » 陕西 » 渭南 » 正文

债市半年复盘:上半年违约量赶上去年全年;下半年仍是违约高发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01  浏览次数:82
核心提示:  今天是630,一个适合盘点的日子。“愉见财经”想陪大家复盘眼下舆论正爆、忧心最聚的——债市。   
  今天是630,一个适合盘点的日子。“愉见财经”想陪大家复盘眼下舆论正爆、忧心最聚的——债市。      先上图,上半年“债雷”大汇总。         从市场直观感受来看:第一,目前民企融资困境还是明显,机构现在都不大愿意多碰民企债;第二,违约高发的、GDP不行或数据可疑的地区,机构心思也凉凉,比如东北、内蒙、云南等;第三,危险警报已经往上市公司拉响。      对此,“愉见财经”上个月的发文《钱紧+避险:金融机构回缩,低资信企业扛不住了要爆雷,排查你投的上市公司有没有隐患》可做一参。      从客观数据分析来看:上半年债市违约的数字已经妥妥超过2017年全年,而且从目前来看,只有加速度,没有减缓迹象。      上半年违约253.01亿元,同比增长47.13%。违约债券只数25只,违约主体增至13家。25只违约债券中,16只为民企债,占比64%。      有7家主体信用债发生首次违约:亿阳集团、神雾环保、富贵鸟、中安消、凯迪生态、成都华信、中融双创。         从违约债券主体评级来看:“AA+、AA、AA-”这三个等级(即“2A”范畴)是违约高发区,占了超过9成。(不过这并不是说更低等级的债券反而安全,主要是因为债券发行主体的评级多数在2A以上。)      不过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上半年,高评级债开始加入违约行列,其中成都华信的违约,打破债市初始评级AAA的债券首次违约,评级机构因此也遭到严重质疑。      《经济观察报》记者蔡越坤注意到,违约主体成都华信初始主体评级即为AAA,2017年7月12日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曾给予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为AAA,给予成都华信2017年第二期中票信用等级也为AAA。2016年12月29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在对2017年第一期中票评级时,给与给予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也为AAA,中期票据信用等级也为AAA。      不过在母公司华信风暴之后,联合资信和中诚信也都灰溜溜地把成都华信的“AAA”连续下调改成了“C”。      所以,在这样市况下,投资者怎么看评级呢?国元证券财富管理部王霄翔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蔡越坤采访时表示,以前,所有投资者都在重点关注评级高低,只要是AA以上的债券,大多投资者都是“闭着眼买”,而现在,评级越高不代表违约率越低,评级越低也不代表一定会违约。      王霄翔并称,债券的投资人不仅要关注债券评级,以后更要综合去了解尽调发债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提前预防违约风险,才更加有把握去买债,也有胆量去买。      从债券违约地域分布来看:“愉见财经”统计,今年上半年的债市雷区分布图为:辽宁5只、黑龙江3只(咳咳,东北兄弟承包了三成),北京4只、成都4只、福建2只、湖北2只、四川2只。      如果看得更全面一些,从2014年开始统计的话,辽宁地区违约只数是最高的,28只债券发生违约,涉及金额达到191.4亿元;北京地区违约金额是最高的,302.09亿元,涉及20只违约债券。      其它几个违约金额较高的地区分别为成都(154.61亿元)、山东(92.8亿元)、河北(85.5亿元)、四川(67亿元)、内蒙古(65.46亿元)、浙江(39.99亿元)、湖北(30.57亿元)、江苏(30.1亿元)、福建(23.1亿元)、黑龙江(21.74亿元)、河南(15.5亿元)。         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成都的情况,虽然大家看到的违约金额满高的,但因为债券发行总量金额就很高,所以违约比例并不高。      “愉见财经”和债市的朋友聊完发现大家真正担忧的是像东三省(以辽宁为大头,业界有“东北魔咒”之称)、内蒙这样的省份。余下的也有担心云南(债务规模大,财政负担重,信托违约过),贵州(扶贫典型,全是山,工业没法弄)的。      颇有意思的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江浙,也有被忧心的理由。江苏债务规模大,发得多,所以会怕续不上;浙江市场化程度最高,所以政府兜底欲望是最弱的。   从对下半年的展望来看:      第一,形势肯定是不容乐观的,下半年到期量大,资管新规下银行的“水龙头”还在不断关小,机构的避险情绪也有增无减,2018年年低、乃至2019年全年仍然估计将会是违约高发期。      第二,前两天“愉见财经”已经爆了一个内蒙通辽某征信项目违约的事儿(备注一下我跟进的最新情况哦,虽然是逾期违约了,但后面的兑付工作倒是在推进了,投资人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一部分钱了),我发现留言处很多朋友提到了“新常态”。比起一年前,市场已经明显见怪不怪了。      政信项目都如此,更别说一般的公司债了。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二点,债市违约“常态化”似乎被大家接受了,刚兑信仰已经渐行渐远。
 
 
[ 方太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方太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