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方太 » 江西 » 景德镇 » 正文

梅西曾患“侏儒症”却能有今天的成绩,真的要感谢一位中国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30  浏览次数:78
核心提示:  三天前,阿根廷在比赛最后时刻绝杀了尼日利亚,闯进本次世界杯的 16 强,球迷们欢呼雀跃。   从本届世界杯开赛
  三天前,阿根廷在比赛最后时刻绝杀了尼日利亚,闯进本次世界杯的 16 强,球迷们欢呼雀跃。   从本届世界杯开赛起,阿根廷就牵动着全世界球迷的心,其中有真爱粉的殷切期望——   紧张过度的马拉多纳   ▼   图片来源:BBC News   也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   对阵冰岛时踢飞点球   梅西成为调侃对象   ▼   图片来源:网友恶搞   当然,最受人关注的,莫过于球队的绝对主力球员梅西。   不管是不是他的粉丝,大家都想看看,这位伟大球员到底能走多远。   幸好,第 14 分钟有了精彩的进球!   梅西完成了他的个人救赎,笔者揪着的心,也终于可以松一松了。   图片来源:FIFA 官方视频截图   不可否认,梅西需要这场表演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尽管此前已经无数次证明过。   而无论你怎样评价梅西在本届世界杯上的表现,他惊人的天赋,各种耀眼的成绩,依然可以被称为足球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   然而,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梅西曾经罹患一种疾病,险些彻底葬送了他的足球生涯,这就是——侏儒症(Dwarfism)。   因为「侏儒」这个词有一定歧视的成分,现在更多只叫这种疾病为矮小身材(short stature)。   幼年时的梅西   ▼   侏儒症分为两种:   不成比例侏儒症(Disproportionate dwarfism),也就是身体各部分大小比例不协调,比如头很大四肢却短小。   成比例侏儒症(Proportionate dwarfism),也就是像一个缩小版的成人。   相对而言,梅西比较幸运,可以从他小时候的照片看出,梅西所患的疾病,属于成比例的类型,在 11 岁的时候,在这种类型中确诊为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 GHD),如不加以干预,很可能未来的身高不会超过 1 米 5……   梅西 8 岁踢球时候的照片   ▼   而梅西能有今日的成绩,拯救他的是当然不是中国某品牌的超级奶……   而是因为一种药物的发现与生产——重组人生长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HGH)。   因为这种药物的治疗,梅西现在的身高达到了 170 厘米。   所以他最应该感谢生长激素(GH)的发现者,一位出生在中国的美国科学家——李卓皓(Choh Hao Li)。   一位中国人   在美国被誉为「腺垂体大师」   李卓皓, 1913 年生于温江,16 岁时从培英中学毕业,考上了南京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前身)化学系。他 1935 年前往美国攻读博士,之后分别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ley)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工作。   李教授花了 32 年的时间投身于生长激素的研究,从发现、提纯、鉴定、测序、阐明化学结构,一直到 1970 年人工合成了生长激素——这个有 256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合成蛋白质。   从此以后,用基因组合成、商业生产、直到临床应用造福于广大患者,都是靠他卓越的基础研究工作。   华人科学家李卓皓(1913~1987)   ▼   生长激素是一种垂体分泌的激素,在肝转化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IGF-I,同样由李卓皓教授发现与纯化),进而促进一系列骨的合成代谢,在生长发育期骨骺闭合前应用,可以使生长加速,最终增加身高。   生长激素本质上是一种多肽,属于蛋白类激素。但在 1938 年,蛋白质化学还处于婴儿期,几乎没有成熟的蛋白质提纯技术。   同时,对李教授来说,要萃取分离出人体生长激素是十分困难的,困难之处主要在于两点:一来,垂体中激素含量极微量,提纯十分艰难,二来,脑垂体分泌的激素众多、成分复杂。   但李教授没有轻易放弃,他收集并搅碎了数以千计的牛脑,根据不同的蛋白质有着不同的分子量,而不同的分子量意味着不同的电泳速度和沉淀条件,运用当时有限的分离手段,终于在 40 年代早期成功分离出了促黄体激素(LH)。   LH 的成功分离给了李教授极大的鼓舞, 进而在 1956 年发表了《人类和猿猴生长激素的分离方法及性质》(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growth hormone from human and mon key pituitary glands)一文,在文中阐述了生长激素的作用,并且指出,生长激素对患有侏儒症的儿童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从那以后,李教授开始尝试着用人工方法合成生长激素,并成功解锁了人工合成激素的方法:当时人们发现,有些激素,不管怎么提纯,总是会有一些功能重叠,李教授认为,不同激素之间的重叠的功能,说明不同激素之间,可能存在某些共有结构。   此后的一系列进展证明,这些共有结构,正是人工合成激素的关键。   1970 年,李教授确定了人体生长激素的结构,开始了合成了生长激素的尝试,并很快成功,为大规模生产生长激素奠定了基础。   激素方面的卓越成就让李教授蜚声国际,曾获得有「美国诺贝尔奖」之称的 Lasker 基础医学奖。   李卓皓教授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腺垂体大师」,甚至至少两次被诺贝尔奖提名。   只可惜他活得不够久没能等到拿奖的那一天,于 1987 年去世,享年 74 岁。   不是所有人,都是幸运儿   FDA 在 2003 年批准人生长激素的临床应用,对于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患者效果非常好,而且副作用很少。   但是生长激素的应用频率最少也要每周注射,注射频率的增加可以提高疗效,通常治疗的周期要持续数年之久。   而这种治疗的背后是大笔金钱的支持,因此每名患者每年的治疗费用可以高达 6 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 39 万元)。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新闻:   图片来源:新闻截图   梅西也是因为巴塞罗那俱乐部支付了高昂的治疗费用,才得以进行完整的治疗程序,每个月都要花费高达 $ 1500(相当于人民币 9753 每月)。   相较而言,另一位我们熟知的名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热剧《权力的游戏》中小恶魔的扮演者 Peter Dinklage,他同样患有侏儒症。   而他患的病症属于不成比例类型中的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这是一种遗传病,目前并没有非常好的治疗手段。   图片来源:《权力的游戏》剧照   最后,我们要再次感谢李卓皓教授的伟大发现。
 
 
[ 方太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方太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