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方太 » 安徽 » 滁州 » 正文

证监会副主席姜洋:深化上市等基础性制度改革 推动相关法律修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21  浏览次数:70
核心提示:  ■本表记者 朱宝琛   证监会副主席姜洋5月19日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与发展论坛上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深化发行
  ■本表记者 朱宝琛   证监会副主席姜洋5月19日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与发展论坛上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深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分红、退市等基础性制度改革,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积极推动《证券法》等相关法律制度修改。   姜洋表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将极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长期以来都是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也是我国资本市场“战略要地”,是经济发展与资本市场融合最紧密的区域之一。这里,港交所与深交所隔海相望,深港通一“桥”通南北,区域内A股上市公司超过500家,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企业,聚集了一大批具有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今后,证监会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要求,以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契机,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创新,全面发挥资本市场各项功能,积极支持粤港澳三地资本市场共同繁荣发展,更好服务大湾区建设。   姜洋表示,经济发展方式、结构和动力的重大转变,迫切需要发挥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更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实现结构性去杠杆,需要大力发展股权融资。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能够为企业增加长期资本,从源头上减少企业对债务融资的依赖,有效解决债务高杠杆问题,使企业轻装上阵,加大研发和投资力度,增强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韧性。   推动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资本市场拥有高效透明的定价机制和灵活多样的支付工具与融资手段,可以为企业并购重组、产业整合提供极大便利,促进淘汰落后产能,支持经济转型升级。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需要发挥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独特优势。科技创新投资周期长、规模大、风险高,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传统金融机构往往望而却步。资本市场天然具有融资方和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是推动创新与资本有效融合的核心平台。从国际经验看,微软、谷歌、脸书等科技龙头企业的成长,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特别是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的有力支持。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需要建设富有国际竞争力的资本市场。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加快建设富有国际竞争力的资本市场刻不容缓。这不仅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跨国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而且能够有效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和定价影响力,在双向开放的环境下维护我国经济金融安全。   他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努力在新时代呈现出新作为。一是自觉将资本市场稳定纳入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大局,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二是深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分红、退市等基础性制度改革,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积极推动证券法等相关法律制度修改。三是依法全面从严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欺诈发行、虚假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四是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落实证券基金期货业包括放宽股比在内的对外开放承诺,统筹做好A股纳入明晟(MSCI)新兴市场指数相关后续工作。   粤港澳大湾区将构筑“A字型”城市格局   ■本报记者 苏诗钰   在上周举行国家发改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就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相关措施会何时出台做出回应。她表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正在制定过程中,很快会出台实施。其他相关的政策措施,也大多处于制定过程中,未来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写入十九大报告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   华泰证券研究所宏观首席分析师李超表示,从经济总量、金融发展、科技水平、创新动力等多方面因素考量,粤港澳大湾区将形成“A字型”的湾区龙头城市格局。香港仍然是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预计深圳凭借着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的双优势,发展会逐渐超过广州。深圳的创新优势应该予以高度重视,这与深圳的包容性强、注重创新资源集聚有关。以广州—深港—珠澳三点为核心支撑形成了“A字型”的湾区龙头城市格局,促进大湾区整体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并向泛珠三角区域乃至内地辐射带动全国经济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改革开放处处长、研究员张焕波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成为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重大平台,也将为亚太地区经济注入强大活力,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标杆和新动力引擎。在这里将集聚若干世界级创新中心、世界级金融中心、世界级现代制造中心、世界级物流中心、世界级贸易中心等平台。   张焕波表示,这也是中国主动把握新一轮产业改革,主动融入新型全球化进程,主动深化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直接收益地区除了东莞、中山等珠三角地区城市,还将直接给整个广东以及西江流域、北部湾地区发展带来重大利好。同时,也将与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形成更好合理分工,更好协同互动。   粤港澳大湾区产融发展潜力大 将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本报见习记者 孟珂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出台在即,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对此,《证券日报》记者近日专访了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黄志龙。   《证券日报》记者:下一步,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有哪些?   黄志龙: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而“一带一路”倡议我国新时代面向世界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二者互为支撑,又互为补充。   未来的主攻方向和突破点可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合作,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产业科技水平领先的区域,也是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产业合作的企业的主要来源地;二是资金和金融合作,粤港澳大湾区覆盖深圳、香港等区域和亚洲金融中心,金融市场十分发达,“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难点是筹集社会资金;三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城市是重要的基础设施网络的关键节点。   《证券日报》记者:您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有哪些特殊作用?   黄志龙:粤港澳大湾区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主要是服务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特别是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当然,在产业合作、金融合作等方面,粤港澳可能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支撑区域。   《证券日报》记者:您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积极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将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黄志龙:粤港澳大湾区积极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至少能带来三方面积极影响:一是实现国内区域发展战略与对外经济的全面有效对接,实现两大战略相互联动,互为支撑和补充;二是“一带一路”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将得到国内主要金融机构的各种支持,为粤港澳地区的企业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三是粤港澳大湾区也能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提高“一带一路”建设的资源配置效率。   专家称:大湾区“独角兽”上市有望提速   ■本报记者 傅苏颖   近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正在制定过程中,很快会出台实施。对此,厚生智库研究员赵亚赟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十分重视,估计基本规划和相关政策很快出台实施。预计内地和一些国际企业、资金会大量涌入。特别是金融机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会加速,大湾区一些“独角兽”公司上市也会提速。有了好的政策,投资者和创业者心里有底,估计年内会有大量创新项目落地。   赵亚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绝不能简单视为大城市的组合,珠三角有大量的创新企业分布在各个县、镇、乡等行政区,大湾区是要推动整个珠三角的发展,并辐射周围地区。珠三角很多乡镇县市的制造业已经完成了技术升级换代,发展前景非常不错。资本的嗅觉非常灵敏,可以预见这些企业会得到国内外资本的支持,近几年内涌现出“独角兽”企业。   在赵亚赟看来,粤港澳大湾区不缺钱也不缺项目,我国香港是世界著名的金融市场,深圳是世界重要的创新产业基地,最重要的是如何以创新的金融业态支撑创新产品,并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成熟的模式。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金融创新是支持大湾区建设的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建设中,一些传统的手段,如设立银行、创新贷款,特别是开发贷款会起到很大的支持作用,这其中还会涉及到一些资金的参与。另外,在大湾区的建设中,基金等股权投资市场和产业基金会起到更大的作用,成为支持大湾区建设尤其是大湾区内企业孵化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包括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支持企业在新三板、港交所和A股上市。   付立春认为,考虑到粤港澳特殊性,包括香港和澳门在开放的前沿,国际化程度相对比较高,因此,在近几年金融开放的大背景下,这方面会有一些试点和突破。另外,在国际金融机构引入和在区域内金融力量走出去也会有一些探索,国际资本对大湾区的建设可能也会发挥更多的作用。   赵亚赟表示,金融支持方面,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最需要的是金融跨境服务的放开,这样我国香港吸引的国际资金才能顺利进入到深圳广州和珠三角的创新产业中;其次是以深圳为首的珠三角创新产业,以人才和技术为主导,不同于传统产业,这就需要金融创新,以金融创新产品来匹配制造业创新项目,从而到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目的。第三,大湾区是个创新区,金融监管既要审慎又要灵活,资格管理要变审批制为核准制,以便与国际市场接轨,发挥窗口作用。   “金融行业的生命力在于流动性,没有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就缺乏流动性,就会活力不足,难以形成气候,所以一定要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来支持大湾区的金融和产业的对接。”赵亚赟建议。   515家上市公司将受益大湾区建设   ■本报记者 包兴安   近期,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将出台实施,相关的政策措施也将陆续推出。相关分析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利好交通、地产等行业。   Wind数据表明,截至4月30日,粤港澳大湾区内共有515家A股上市公司,其2017年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共计约4981亿元,同比增26.09%,其中,有199家上市公司全年净利润增速超过26.09%的平均值,占比为38.64%。   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政策措施逐步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并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将使相关上市公司受益。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才、资本和其他资源的自由流动,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加速资本市场的成长。   如是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张楠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有望成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站,还可以紧密结合粤港澳的金融、科技力量,继续探索金融科技发展的新思路。   中信证券研究部分析师杨灵修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聚集着大量的投资机会,包括已有的国有企业,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以及大量新兴民营企业都可能具备投资价值,可以从交通、旅游、地产、电子高端制造、金融五条主线把握投资机会。   万和证券相关分析师表示,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地位和综合实力,整体看好相应的投资机会,主要有三条投资主线:一是人口汇聚将提升湾区地产价值,利好在区域内拥有丰富资源储备的房地产企业;二是区域内交通便利、对外具备较强的经济辐射功能,从而有助于第三产业占比的提升,利好交运、港口以及金融服务业等行业;三是“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利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利好区域内相关的创投公司。   上海证券分析师陈健宓表示,区域交通连接的便利性是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发展的基础,最受益的行业将是与交通运输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 方太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方太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