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电影通缉令】特约记者2miao撰写
发自法国戛纳
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在法国当地时间19日晚上落下帷幕。
最终,是枝裕和凭借《小偷家族》获得了金棕榈大奖。
这也是日本的第五座金棕榈。
上一次日本(乃至整个亚洲)获得这一殊荣还是21年的事了。
斯派克·李的讽刺喜剧《黑色党徒》收获评审团大奖。而黎巴嫩女导演纳迪·拉巴基的《迦百农》则拿到了评审团奖。
?1、当之无愧的金棕榈?
是枝裕和在《第三度嫌疑人》进行类型化尝试之后,回归了他所擅长的家庭题材。但这次《小偷家族》里的家庭成员构成显得十分特殊——一屋子触犯社会规则的成年人和两个小孩共享同一块狭窄的避难所。
是枝裕和让这些缺乏血缘联系的各年龄层的个体聚拢为一个家庭,而后让社会因素介入并拆散了他们。
影片探讨的正是家庭这个概念究竟该如何定义,血缘的牵绊或许给不幸的人增进了不幸,而实在的彼此关照和体恤才是凝聚家庭模型的力量所在。
是枝裕和到底是脉脉含情的,即使他残忍地让这个临时的家庭坍塌开来,主角不得不面临牢狱之灾,但他会通过精心的设计让角色们获得自己的救赎,并传达出他作为创作者的乐观情绪——最坚固的感情一旦建成,是不会坍塌的。
每个人心中最佳的是枝裕和作品或许都不一样,但这位敏锐的生活观察家和温柔的人道主义者,当之无愧拥有这么一座金棕榈奖杯。
?2、贾樟柯的“导演宇宙”
今年一共有六部亚洲影片入围主竞赛单元,其中伊朗和日本均有两部入围,而中国和韩国则各有一位重量级代表。
贾樟柯仍旧是当仁不让的中国代表。距离《小武》过去了二十年,贾樟柯用《江湖儿女》对自己之前的作品做了一次大型的整合与重构。
当巧巧穿着中国风外套跳舞,当她拿着矿泉水瓶来到三峡寻找过往的爱人,我们会很容易回顾起贾樟柯以往的作品。甚至有人戏称,贾樟柯也开始构建自己的“电影宇宙”。
贾樟柯在映后的媒体发布会上提到,《江湖儿女》源于对过去电影素材的回顾。
作为科长的御用女演员,赵涛的面容发生了很显著的变化,而影像里的中国社会在遭到摧毁的同时又有些东西被保留了下来。
《江湖儿女》是一部关于变与不变的影片,也是一个属于女主角巧巧的人生传奇。
《江湖儿女》采取了三段式结构,第一段展示巧巧和斌哥年轻时所在的“江湖”如何走向坍塌,第二段里巧巧出狱后踏上孤独寻人的旅程,而最后斌哥回到故乡却无法忍受轮椅上尊严扫地的自己,留得巧巧在多少年后的原地怅然地放弃追寻,独自站立着思索。
?3、李沧东的创纪录评分?
备受期待的韩国导演李沧东,时隔八年再度推出新作《燃烧》,一举获得SCREEN场刊历史最高的3.8分。看过首映的很多人都认为韩国史上第一座金棕榈可能会就此诞生。
影片改编自村上春树短篇小说的《烧仓房》,刘亚仁出演了一位名叫宗秀内敛寡言的底层青年,他心爱的女人在非洲旅游时结识了一位富有的年轻男子。
回来不久后她便失去了踪影,宗秀便开始了一场绝望的探寻过程。李沧东对他的角色有着令人叹服的掌控力,他只给予观众宗秀的视角,使得影片具有强烈的悬疑氛围。
自然光的使用、精准细致的调度、多义性道具的设定,李沧东无疑维持了一贯的高水准。
但是,《燃烧》最终在主竞赛颗粒无收,只获得了国际影评人费比希奖。
有外媒记者在得知《燃烧》无望金棕榈之后,甚至发推表示要怒烧评审团主席大魔王的《卡罗尔》蓝光碟。
?4、法哈蒂《人尽皆知》
近年深受戛纳重视的伊朗导演法哈蒂带来了西语片《人尽皆知》,这部由佩内洛普·克鲁兹和哈维尔·巴登领衔主演的家庭伦理剧为本届电影节揭幕。
在一场婚礼中突然被绑架的女孩,将两家人人尽皆知的过去纠葛带到更复杂的当下。
仍是一个缺席者引发危机的故事,但法哈蒂一旦脱离了他所植根的伊朗社会,《人尽皆知》就和他的法语片《过往》一样,必须依靠曲折离奇的情节支撑着整部电影的叙述。
?5、帕纳西《三张面孔》再出击
另一位伊朗导演帕纳西同样坚持着自己的作者手法,《三张面孔》延续了获得柏林金熊奖作品《出租车》的风格手法,再次模糊纪录影像和虚构创作的界限。
并且,导演又一次扮演自己,开车载着一位女演员深入偏僻的乡村,在探寻神秘视频真相的同时展现土壤深处无法铲除的陈旧思想。
帕纳西始终没能出现在戛纳现场,那显眼的名牌和空缺的座位一直被镜头捕捉并予以强调,而他也在片中直接说出了自己无法出国的情况。
银幕上的人物毫不遮掩地提醒着观众活在现实里,但我们是否能和片中角色跨空间对话呢?
影片事件由一段纪录视频而起,并落脚于难以辨认的真与假,观众除了在位置上注视和忧虑,还能做些什么呢?
帕纳西一直奖运很好,这是他首次入选主竞赛,并且和《幸福的拉扎罗》的意大利女导演洛尔瓦彻分享了最佳编剧奖。
?6、女性:绕不开的话题?
除了亚洲电影格外抢眼外,这次戛纳的一大热点便是女性话题。
凯特·布兰切特所领衔的评委会,包括了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等五位女性电影人和维伦纽瓦在内的四位男性。
相比评委会组成的女多男少,主竞赛入围的二十部竞赛片中仅有三部出自于女导演之手。
于是,《太阳之女》《迦百农》和《幸福的拉扎罗》从一开始就成为获奖的种子选手。
《太阳之女》《迦百农》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政治观点表达,但比起前者愚蠢的口号式呼喊和以新闻报道作结的幼稚手段,黎巴嫩女导演纳迪·拉巴基的《迦百农》显得更加自信和稳重。
拉巴基让镜头时而靠近街头的儿童身边,时而抽离出来描绘一幅群体画面。她想控诉不付责任的父母,揭露非法移民的生存绝境,撕开社会最拥挤和不堪的一面。
在被生养问题困扰的贫困之地上,生活着一大批出生即受难的无辜生命。
《迦百农》使用了与角色生命轨迹一致的非职业演员,采取利落简明的剪辑风格和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在直白的表态和有效的煽情的激发下,观众很难不被影片打动。
在现实无解时用电影传输乐观态度,又未尝不可呢?《迦百农》最终收获了评审团奖。
另一位获奖的女导演是意大利女导演爱丽丝·洛尔瓦彻,她凭借《幸福的拉扎罗》获得了最佳编剧奖。
洛尔瓦彻的第二部长片《奇迹》就曾获得第67届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
此次《幸福的拉扎罗》继续着洛尔瓦彻对现代化进程中人类困境的探讨。
她的电影总透着一种高级且深邃的人文关怀。
单纯的农民少年拉扎罗和贵族公子结下了兄弟情义,但在一场推翻旧有阶级制度的事件后,拉扎罗被留在了从前。当他从昏迷中醒来,容貌未变的他踏上了前往城市寻找重遇朋友的历程。
这个其实具有很强魔幻感的故事,在洛尔瓦彻的处理下,一段潜在的冒险奇遇遵循着现实主义的原则,变成了一次轻柔细腻的发现之旅。
一年一度的电影盛会又一次落下帷幕,天空也徐徐缓缓地暗下来,海滩上露天放映的银幕画面开始逐渐显现。
电影,是属于戛纳的,但终究,是属于大众的。
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奖名单
本文系【电影通缉令】独家稿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